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政务公开
媒体新闻
信息来源:余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信息来源: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布时间:2023-10-17 17:01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阿公阿婆”共享菜摊
9月5日早上,余姚市凤山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东城社区的网格长郑浙舜来到梦麟社区的安山苑小区门口,见证“阿公阿婆共享菜摊”热闹景象的同时做好秩序维护工作。“以前,小区居民摆摊都摆到外面马路上,给早高峰带来不少安全隐患,而且摆摊的都是老人,给执法带来诸多困扰。现在,不管是买菜居民还是卖菜老人都很满意,我们执法队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也比以前轻松多啦!”郑浙舜这样说道。
据悉,安山苑为安置小区,居民大都自带田地,导致小区门口的双河路上售卖自种蔬菜的流动摊贩逐渐增多,在早高峰时期带来诸多交通隐患和环境卫生问题,采取原先单一的处罚模式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经社区和执法队多次研探,最终想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阿公阿婆”共享菜摊,一个为小区老人自产自销而专门定制的摊位,方便老人售卖、群众买菜。这样的“共享菜摊”充分体现基层治理的智慧,老人如意、居民乐意,社区满意,一举多得。
小小“共享菜摊”影射的是基层治理的大变革,反映的是城市文明的大进步。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市所有镇街实现赋权方式的“一支队伍管执法”,镇街真正拥有了一支“镇属共管”的专职执法队伍。队伍改革后,执法队员与社区的联系更紧密了,参与基层治理也更活跃了,富有成效的基层治理创新举措不断涌现。
基层网格力量配置更加强大,基层矛盾更加“看得见”了。城区是基层治理的重难点区域,借助改革之力,余姚市城区街道按“1+1+X”模式(1名执法队员+1名市级部门下沉执法人员+X名执法辅助人员)进一步配强网格力量。充分发挥网格在发现违法现象、劝阻违法行为、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作用,对于像路边摊贩等现象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路边菜摊规模在发展初期就得到有效控制,为下一步共享菜摊的推广奠定一定基础。改革以来,城区四街道事件处置效率同比去年提升1.5天∕件,90%以上的轻微简易事件实现村社层级快速化解。
执法端前移,群众诉求更加“听得见”了。安山苑为安置小区,居民大都自带田地导致双河路上售卖自种蔬菜的流动摊贩逐渐增多,在早高峰时期带来诸多交通隐患和环境卫生问题,执法队若采取原先单一的处罚模式并不能彻底解决该问题。执法队融入镇街后,进一步革新执法方式,变末段执法为源头治理,化被动为主动,注重服务民生、倾听群众心声。队员在巡查时通过积极与摊贩和居民沟通,了解摊贩困难诉求、居民采购需求,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社区,联合社区开展常态化巡查普法。引导签订“摆摊公约”,充分发挥基层自治能力。
镇街力量有效融合,使镇街事件更加“管得好”了。原本社区、网格、执法队发现事件线索后各自为政,在管理区域上存在一定盲区。改革以后,街道承担起了属地范围内行政执法全口径问题发现上报职责,把社区、网格与执法队力量整合到一起,发挥更大合力。通过人员集中办公,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室入住镇街综合信息指挥室,并打通“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截至目前已打通城市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农林水利、工商监管等10个领域的基层网格事件,市镇两级指挥平台任务督办反馈率、事件处置率均为100%,同比去年上升50%,平台案件回应率100%。事件处置更高效,实现集镇区域20分钟到场处置、一小时内闭环。(通讯员周丽靖 一审张庆 终审霍卫国)
|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