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
信息来源: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信息来源: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布时间:2023-11-29 16:01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辖区工地走访
“增值式”政务服务是今年“一号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指的是党委政府在优化提升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政策、人才、金融、科创、法律、开放、公共设施等集成服务,构建形成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精准、便捷、优质、高效为企服务新生态。
鄞州区加快探索“增值式”政务服务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领域实践运用,立足企业侧这个宏观逻辑场,聚焦内容增值、流程增值、时间增值,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一是聚焦执法质量,谋划一张增值“清单”。为进一步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多方位鼓励企业,鄞州区通过建章立制,为企业增一份“宽容度”。今年,鄞州区在全省范围内首创涉企执法“观察期”制度,即企业在观察期内改正违法行为的,可依法不予处罚。截至目前,已有5个案件顺利通过“观察期”,免除行政处罚80余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依法守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鄞州区全力推行“首违不罚”制度,先后出台《关于在涉企行政执法中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等十项措施的指导意见》《关于在涉企行政执法中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等十项措施的工作方案》,制定488项包容审慎免罚清单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已累计开展“首违不罚”案件2744件,通过实质性改进涉企行政执法方式,为执法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双向节约3450小时,累计免罚金额86.92万元。
二是聚焦执法效能,梳理一份增值“套餐”。今年来,鄞州区以“监管一件事”为抓手,与多部门建立起联动机制,通过打好“组合拳”,在执法流程上尽可能地减少对企业和工地的打扰,以“全链智管”新模式强化在建工地渣土处置。对在建工地,鄞州区创新推出建筑工程垃圾消纳处置“一件事”改革,实现所有事项完成资料100%共享,有效打破了综合执法、水利、税务等部门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同时将部门联审联批延伸贯穿至处置场地备案、消纳情况变更、回填用土管理等各环节。同时,借助宁波市建筑垃圾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全要素”搭建动态管控“数据舱”。多部门持续动态更新本行业领域在内的在建、将建、拟建出土工程信息,各镇(街道)综合执法队对辖区内在建工地、运输车辆、消纳场所进行网格式排查,将所有主体运行信息和过程数据全部归集上传、建档入库,实现渣土处置要素信息全覆盖、行业底数“一网清”。
三是聚焦执法体验,跑出一条增值“通道”。鄞州区做优执法减负,依托“钉+”执法应用,为企业增一条“轻案零跑”的“绿色通道”。轻案零跑主要针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案件,通过执法队员即查即办,可实现现场取证到罚款缴纳的全环节数字化办理,以“数据跑腿”代替“人工跑腿”,将“多次跑”降低至“零次跑”。自9月试运行以来,已累计现场办理“零次跑”案件42起,帮助企业大幅度减少时间成本,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信息员张慧 一审汪颖 二审尹雅希 终审霍卫国)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