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
信息来源:宁海县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 信息来源: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布时间:2023-09-11 09:19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宁海金水路新能源充电站场景照
多部门联合开展新能源充电站检查
为弥补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与配套充电基础设施激增所带来的监管空白,宁海县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新领域新业态综合监管,探索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一件事改革,通过统筹推进、协同联动、集成智治,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营造“建得快、管得住、用得好”的监管新常态。
一是建得快,逐步破解充电难。(一)统筹推进主体责任落地。压紧压实政府统筹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充电一张网,逐步破解充电难题,确保政策有效、群众有感、市场有序。为统筹推动充电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宁海县成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依据各有关单位工作职能,厘清监管部门和职责,梳理形成监管职责清单、综合检查表单。(二)科学布局规划建设指引。加强规划引导,结合“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针对停车设施缺乏、公共充电设施发展不平衡、充电服务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充电桩利用率低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编制了《宁海县“十四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三)有序开展基础设施投用。从规范推进自用充电设施入手,先易后难,着力推进专用充电设施,重点推进公用充电设施。同步开展配套供配电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建设条件改造,落实新建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持续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着力破解老旧小区充电难问题。截至今年8月,宁海县累计建设公共智能充电桩121个站点,894个充电桩,1222个充电枪,提前完成2023年市级建设任务。
二是管得住,实现监管全覆盖。(一)建立多元协调机制,实现全面监管。各有关部门加强工作协调,依据职能清单,组织开展“最多查一次”的拉网式联动,抓实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跨部门管理。落实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信息共享和政策联动,集中研判、会商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持续跟踪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二)建立闭环应处机制,实现清单监管。通过建立充换电设施运维问题发现、通报、整改、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机制,及时清退离线桩、故障桩、僵尸桩。压实充电设施运营企业主体责任,规范日常维护保养、应急处理等,提升设施利用率和故障处置能力。按照“统一应用场景、统一规划选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标准”要求,引导提升行业规范发展水平。(三)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实现一站监管。落实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管理机构管理责任,加大对居住社区管理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建立“一站式”协调推动和投诉解决机制。居住社区管理单位应积极协助用户安装充电设施,探索创新与运营企业合作机制。引导社区推广“临近车位共享”“社区分时共享”“多车一桩”等共享模式。(四)建立农用创新机制,实现乡村监管。加强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明确充电设施制造商、充电设施所有权人和运营人的运行维护责任,严格配套供电、集中充电场所安全条件,强化管理人员安全业务培训,定期对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同时,鼓励引导农村居民安装自用独立充电桩,并合理配备漏电保护器及接地设备,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三是用得好,提升服务惠民生。(一)信息公开更便捷。按照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互联互通的要求,该县大力支持“互联网+充电设施”,充分利用市级充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服务平台,为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监管和财政等政策提供服务和支撑。根据系统整合的不同企业平台的充换电服务信息资源,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充电设施信息,并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提升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鼓励停车场与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创新技术与管理措施,引导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分区停放,维护良好充电秩序。(二)执法监管更便捷。促进互联互通,推动执法监管“数智化”。按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优化打造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与运营服务平台,着力强化平台互联互通,规范充电基础设施信息管理,鼓励引导充电基础设施有序接入,实现充电“一张网”。依托“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将审批、监管、执法办案信息及案件交办、移送、抄告、反馈、跟踪等情况实行信息化流程管理。(三)配套服务更便捷。持续推进民生需求这个改革微切口,完善公用充电桩定位、运行状态、收费标准等信息,让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一件事改革惠及更多市民。如金水路新能源充电站已设充电桩16个,可同时满足32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内还配有洗车场、休息室、饮料机等,实现无线网络覆盖,让等待充电的市民能够享受更舒适、便捷的服务。(信息员葛雪颖 秦学军 一审娄强 终审霍卫国)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