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西店镇执法指挥室工作一角
宁海县积极探索以“增值化”改革理念提升行政执法质效,立足政府侧、市场侧、企业侧、社会侧,潜心打造了“企服通”“民商法治诊所”“电动汽车充电桩监管一件事”等“金名片”,实现了亮点新突破,取得了工作新成效,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再上新台阶。
一、首创“民商法治诊所”,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共享。为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宁海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共享,满足公共法律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宁海县首创“民商法治诊所”。创新组建一支由骨干精英律师、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组成的专业化法律顾问团队。同时搭建法律合规服务数智平台,提供全流程在线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兜底、便捷、全面、增值”的公共法律服务。该试点工作于2023年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名单,系宁波市唯一。
二、打造“企服通”增值式平台,激发增值效应。为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面升级,增强政府服务力,宁海县依托“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聚焦发挥增值效应,探索打造“企服通”增值式服务平台。整合经信、自然资源等32个涉企部门服务资源,构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集成企业服务机构。依托“宁好企业”“大综合一体化”数字应用等平台模块,汇集全县工业企业数据信息,形成“企业码”。建立“定期+实时”分析机制,成立专家团队对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实现政策信息“一键匹配、精准送达”。此外针对需跨部门协调解决的“不好办”事项,纳入会商联办,明确主要职能部门牵头负责,以联席会议形式共同协调解决。相关经验做法入选了省营商环境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同时被作为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典型案例进行学习使用。
三、创新“行政违法自我纠错与协同治理工作室”,聚力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通过定期例会会商、“1+8”法制部门协同案审、第三方专家协同治理等方法,强化落实,避免、减少和自行纠正违法的行政行为,提升基层执法办案能力,聚力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2022年9月,该工作室实施意见成功入选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制度成果50例,为全省行政执法改革提供“宁海模式”。
四、实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一件事”,探索惠民新路。宁海县深入推进新领域新业态综合监管,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聚焦“充电难”“有人建、没人管”等这些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探索充电基础设施监管一件事改革,通过统筹推进、协同联动、集成智治,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填补监管空白,营造“建得好、管得住、能持续”的监管新常态,既解决“有没有”问题,也破解“好不好”难题,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与公共服务水平“双提升”。该做法得到了《法治日报》《中国交通报》《宁波日报》等主流媒体推广。
五、出台“小微企业‘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指引”,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营商环境。宁海县推动多部门联动,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整合“企合工作室”“方圆工作室”等调解品牌资源,设立民营企业司法服务联络站,综合运用“浙江解纷码”“共享法庭”等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将纠纷分流,推广诉前、诉中全流程调解。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制度,各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强化协同合作。细化业务流程,实行案件繁简分流,根据不同案件类型采取不同处置方式,提升案件办理效能。
六、成立“企业生态环境体检中心”,以“事前体检”解“后顾之忧”。为满足“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需求,强化事前风险提示,推进企业合规体系建设,让企业提前知晓法律“底线”、自觉不触“红线”。宁海县以“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理念,按照企业需求现场踏勘“问诊”“把脉”,掌握企业环保“健康”状况,通过部门联动,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体检套餐”。体检中心在受理企事业单位环境诉求后,分门别类组织专家、行政执法人员进企业进行现场踏勘,联合“把脉”,掌握企业环保“健康”状况。对收集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出具详细报告。根据报告体检服务队建立一企一档,全流程跟踪并对账销号,以服务举措的“有力”汇聚企业发展的“合力”。(节选自宁海县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在全市增值化改革研讨会的发言材料 校审霍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