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动态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红领蓝聚·改革先锋”实践风采展示㉑:奉化区构建行政执法“海上联勤”三大机制
  • 阅读:
  • 来源:执法指导处
  • 时间:2024-11-22
  • 宁波市奉化区建立全省首家“海洋生态”治理警务联勤工作站,打造“联勤感知、联巡共管、联动共治”于一体的海洋生态执法联勤联动新机制,全力保障海洋经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试点地区案件立案、抓捕分别同比上升32.7%、61.7%,推动修复受损海岸线、土壤3200平方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1亿元,为45万余名游客提供旅游安全保障。相关做法被《浙江政务信息》录用,获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批示肯定。

    一、海洋生态巡防“一队伍”,做到岸海一体、以岸控海。

    统筹区渔业渔政渔监、莼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等监管主体,涵盖综合执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人员27人,入驻部门以常驻和轮值的方式实体化运转,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海洋生态”。以“岸海一体、以岸控海”为行动主线,在6处码头通道及11处沿线干道实施卡口警戒,通过设置160余个陆地高空光电监控、配备300顿级海上执法船、借力公安警用直升机和快艇,实现海陆空“三域联动”,拓展执法能力边界。一支队伍内部的执法档案、视频影像、情报线索等资源做到共享共治共管,各执法部门及时掌控联勤信息。目前,已开展行政执法检查行动5次,实现在册813艘渔船、5435名渔民全覆盖监管保护。

    二、涉海执法办案“一站式”,做到高效流转、高速办结。

    建立一站式执法办案“大枢纽”,各部门合成化作战,依托“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归集涉水检查数据,线上开展协查协办、联合会商、抄告抄送,促进案件高效流转、高速办结。针对重大行刑交叉案件,及时固定证据,双向移送线索、双向反馈结果,盯紧区域多发的非法捕捞、采矿、排污等6类案件,跟踪督办破解后续“办案难”问题。探索“潮汐式”巡防方式方法,灵活调整开(休)渔期、台风季节和旅游旺季的行政执法等级,科学下沉执法力量,有效应对峰谷交替的监管压力。2024年以来,各部门协同破获重要案件5起,其中非法捕捞4起,非法采矿1起,已采取强制措施1人。

    三、海事纠纷化解“一机制”,做到无缝对接、全面协作。

    全省率先实施海事纠纷“点对点”协作机制,运用海上“枫桥经验”,调动“仲义工作室”等基层调解力量,邀请宁波海事法院法官驻点,创新“假日开庭”“船上开庭”“微法院远程开庭”等调处模式。设立诉调“服务点”,对接群众“矛盾点”,充分发挥莼湖、裘村、松岙沿海三镇基层网格作用,选树海上执法“中队长”,“一揽子”受理涉渔纠纷,实现简易纠纷就地化解、重大纠纷由岸上调解、“服务点”集中攻坚调处的分流处置模式。目前,实现办理纠纷时限缩短50%以上,相关经验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平安建设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