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动态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北仑区优化“白名单”制度探索形成辨识度成果
  • 阅读:
  • 来源: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时间:2024-02-26
  • 20240221会议照片 (2).jpg

    北仑区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专项会议现场


    2月21日下午,北仑区组织各赋权街道执法队和派驻执法中队专题部署落实科学统筹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强调以“非约不扰”行政检查统筹机制为立足点,及时总结固化改革经验,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形成有北仑辨识度的规则和标准,推动形成优质营商环境北仑新实践。

    一是不断优化“白名单”制度。推进“白名单”企业现有“无感监管”路径融合,提升非现场检查成效,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及人次,努力实现既管得好又无事不扰。不断深化涉企行政检查“非约不扰”工作模式,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梳理检查事项清单和监管企业名录,对相关制度、规则、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全力推进执法质效提升专项行动。在首批142家企业基础上,将“白名单”分批次扩大到全区20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42家规上企业,完善“白名单”管理,增加降级和退出机制。

    二是提升简单事项委托检查时效性。依托各部门轻微违法不罚事项清单,整合部门间相关度高的事项,形成简单事项委托检查清单,签订部门委托协议,通过“平台会商”备案,实现单次委托向集中委托转变,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委托检查时效性。区执法办和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要把握当前行政检查的“统筹”思维,控总量抓质量,指导协助各部门科学制定检查计划;各街道基层执法队伍要在强落实上下功夫,落实月安排周执行机制,确保工作闭环有实效。

    三是探索建立行政检查统筹数字化应用模型。依托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在市级协同指挥系统框架内,积极推进检查计划统筹功能模块建设,将行政检查事项数字化和标签化,建立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检查计划统筹数字模型。继续开拓思路、创新思维,探寻新的工作路径,以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检查、随意检查,助力打造北仑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信息员张玲 一审戎利洲 二审胡茂平 终审霍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