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
信息来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 信息来源: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布时间:2025-04-15 09:17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坐落于奉化区方桥街道,与海曙、鄞州两区交界,作为全市重要“菜篮子”日均供应全市80%的蔬菜与60%的白条肉。随着市场二期冻品项目投用,周边工地、货运车辆激增,由此衍生的夜间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问题日益突出,且具有交通安全隐患,成为困扰城市治理的“顽疾”。
治理困局:民生与法治如何平衡
“执法车一来,摊贩就跑,留下没吃上饭的工人。”奉化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方桥中队负责人介绍,物流中心北侧主干道聚集了20余家烧烤、炒饭等摊位,油烟弥漫、餐盒、竹签等垃圾堆积。部分摊贩甚至将三轮车停在机动车道招揽生意,导致货运卡车频繁急刹,安全隐患突出。但在日常执法中也发现,这些摊点的存在确实满足了周边货运司机、建筑工人的就餐需求。既要保证秩序,也要考虑民需,这道治理考题亟待破解。
破题之道:划设“夜间摊区”疏堵结合
方桥中队创新推出“时空置换”治理模式:在农批市场南侧新建路与方欣路交叉口,专门划出300平方米作为“夜间摊区”,配备6组照明灯、4个垃圾桶,允许摊贩每日20时至次日6时规范经营。通过公开抽签分配摊位,目前已有13家摊贩入驻,并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承诺依法合规经营,保持摊区整洁。
成效显著:安全与便利双提升
实施“夜间摊区”三个月来,方桥中队接到的农批市场周边流动摊贩引起的投诉较去年大幅减少。如今,曾经油污遍地、秩序混乱的边界路段,变得整齐有序,商家还贴心地在就餐区设置了简易桌椅。“现在既能吃上热乎饭,又能坐下来歇歇脚,也不用担心车被堵在道上,环境也是干净卫生,这整改真是好!”正在用餐的货车司机王师傅点赞道。
长效机制:推行“动态信用”促共治
方桥中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摊贩信用档案,探索“红黑榜”动态管理,同时联合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指导,真正实现“烟火气”与“文明风”并行。
从“猫鼠游戏”到“共建共赢”,“夜间摊区”的实践表明,城市治理既要有刚性执法的“力度”,更需民生关怀的“温度”。找准各方利益平衡点,就能把难题变成亮点,让城市既有秩序之美,又具人文之暖。(信息员竺斐 张依依 一审徐孙孟 二审葛荷丹 三审 刘拥军)
(摊贩在“专属区”规范摆摊)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