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云课堂开展经济影响评估工作相关培训
镇海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联合宁波大学法学院,探索构建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打造更具韧性和温度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精准识别风险,划定评估“硬杠杠”。出台《镇海区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办法》,从评估“范围、标准、流程”三个维度建立全链条规范机制,明确评估边界,聚焦较大数额处罚、暂扣许可证件、查封扣押等6类对企业生产经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执法行为,确保评估工作针对性开展。细化评估事项,设立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商业信誉等8大核心评估事项,避免评估工作随意性。规范实施流程,要求在处罚决定、执行、信息公开等阶段必评估,配套制定《评估表》《行政处罚合规建议书》等标准化模板,实现“一案一评估、一企一方案”。
二是柔性执法施策,开出纾困“暖心方”。运用评估结果指导执法实践,实现“过罚相当”与“助企发展”的平衡。实行“最小化”强制措施,要求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必须精准选择对企业干扰最小、损害最轻的方式。严格依据违法情节确定处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杜绝“一刀切”重罚。推行“审慎化”信息公开,公开处罚信息前需评估对企业商誉和稳定的影响,建立依申请不公开机制,审慎发布负面信息,为企业设置“声誉防火墙”。
三是机制落地生根,实践探索“见真章”。初步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影响评估量化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估提供“标尺”。试点探索深化,在各基层单位,结合具体案例,积极实践评估流程,验证指标的可操作性和适配度,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实施路径。全链条服务成型,将经济影响评估与联合帮扶整改机制紧密结合,形成了“评估预警-精准执法-帮扶整改-信用修复”的涉企执法服务闭环。(信息员葛莹楚 一审张恒 二审于广学 三审 刘拥军)